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劉廣超通訊員谷運嶺張巖
“這是我們首次采用3D打印技術,輔助開展的體外雙開窗胸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,整個手術僅耗時2個小時,尚屬漯河市首例。”12月22日上午,在漯河市中心醫院(漯河醫專一附院),該院普外二科(血管外科亞專業)主任劉清泉告訴記者,相較于以前開展的此類手術,運用3D打印技術具備了降低風險、降低花費、精準定位、提高成功率等優點。

【手術風險大,“3D”來幫忙】
據了解,今年50歲的張先生前段時間突發胸背疼痛,疼痛持續不緩解,并且伴隨大汗等癥狀,在漯河市中心醫院檢查后,經診斷為胸主動脈夾層,并且撕裂至左側頸總動脈。而主動脈夾層,因其隱蔽性強,致死、致殘率極高,也被稱為“人體炸彈”。

“像這樣的患者,一般會轉診至省會醫院進行救治,我們基于此前開展主動脈夾層(A型)原位激光三開窗微創介入等手術的豐富經驗,經過慎重考慮收治了患者,但手術仍面臨很高的風險。”劉清泉告訴記者,手術過程中稍有不慎,患者都可能面臨大出血、腦梗、偏癱等諸多風險和困難。

如何在手術過程中,盡最大可能保護患者的安全?經過組織討論,劉清泉團隊想到了運用3D打印體外模擬輔助手術治療,利用3D打印輔助體外開窗技術,將胸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。
【2小時完成,成功率驟增】
據介紹,這臺手術對開窗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“我們需要在胸主動脈覆膜支架上開兩個窗口,一個保證大腦的供血,一個保證胳膊的供血。”劉清泉說,他們運用3D打印技術實現了精準定位,通過術前反復模擬手術,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。

12月21日中午11時,手術正式開始。在南京鼓樓醫院相關專家的指導下,在漯河市中心醫院心內科、導管室、麻醉中心等多科室的通力合作下,劉清泉團隊順利完成了這例體外雙開窗胸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,僅耗時2個小時。
“此前我們開展‘開窗支架手術’,最快也需要近3個小時,而體外開窗手術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。”劉清泉說,除此以外,運用3D打印技術后,還具備了風險降低、花費降低、精準定位、提高成功率等優點。
【全省領先,邁入“國內先進”】
“術后感覺怎么樣?患者有什么問題要及時反映……”12月22日上午,劉清泉在病房里查房時,與患者張先生及家屬進行了溝通,了解恢復情況。據劉清泉介紹,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,無并發癥,如果恢復良好的話,預計最快5天就可出院。

據了解,2018年2月,劉清泉團隊曾完成了漯河市首例升主動脈夾層(A型)原位激光三開窗微創介入手術,在河南省也屬率先開展,體現了漯河市中心醫院高難度危重血管病的治療水平,相關大血管微創介入技術及治療水平達到新的高度,處于國內先進行列。
漯河市中心醫院普外二科,現設有腫瘤微創與血管外科(市級重點???、肝膽胰外科、胃腸外科、甲狀腺乳腺外科、結直腸肛門外科等亞專業??剖议_展有腹腔鏡胃癌根治術、腹腔鏡肝切除、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、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、腫瘤微創碘125粒子植入術、乳腺腫塊麥默通微創旋切術、甲狀腺腫塊微波消融術、腹腔鏡甲狀腺切除等,在胃腸外科、肝膽外科、甲狀腺乳腺等普外科專業疾病均有豐富的經驗。
【來源:大河網】